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不是所有降温都叫倒春寒 倒春寒的标准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4-06-30 19:18:38

  一般情况下,初春之际,冷空气还比较活跃,所以气温起伏不定,有时候回暖明显,却因一股冷空气的到来而猛然降温,很多人把这种升温后气候猛然下降的情况叫做“倒春寒”,但实际上不是所有降温都叫倒春寒哦。那么,具体倒春寒的标准是什么呢?一起来了解。

  不是所有降温都叫倒春寒

  在一部分人眼中,倒春寒的出现是以“感受先行”,重在体验。只要在春天感受到了乍暖还寒的降温,那么就会主观地认为是倒春寒来了。

  然而,真实的倒春寒却是靠数据说话的“客观派”,并不是春季中的每一次降温都能叫“倒春寒”,倒春寒的形成可是有国家标准的!根据2017年制定的《倒春寒气象指标》(GB/T 34816—2017),气象学上的倒春寒是指每年春季(3月至5月)出现的前期暖后期冷,且后期气温明显低于正常年份的现象。另外,在气象学中,倒春寒也不单单意味着“气温跳水”,更是一种容易导致农业低温冻害的气象灾害,所以倒春寒十分不讨农民伯伯们喜欢。

  因为倒春寒的“灾害属性”,大家对倒春寒唯恐避之不及。在农业方面,如果倒春寒出现在北方,会使正处于返青或拔节生长阶段的冬小麦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也会让林果,比如桃、杏、核桃、葡萄等大幅减产,甚至绝收。倒春寒如果出现在南方,则容易造成早稻烂种烂秧,已经出土的幼苗被大量冻死。

  不仅农作物是倒春寒的“攻击对象”,人体健康也会因倒春寒而受到损害。天气转暖后,人体自身免疫力较冬天会有所下降,这时如果再碰上倒春寒的魔法攻击,气温骤降,很容易生病。假如对倒春寒防范不到位,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都会找上门来。

  归根结底,倒春寒之所以会成为春季里的捣乱分子,其实是有“幕后推手”的,那个始作俑者就是冷空气。

  春季正是我国由冬季风转变为夏季风的过渡时期,这期间,南下的冷空气仍然活跃并与南方的暖湿空气对峙较量,气温起伏较大。当冷空气南下时间越晚、强度越强、降温范围越广时,倒春寒的势力地盘也会相应扩张。所以大家要算账的话,这笔账一定要算到冷空气头上。

  不过,倒春寒也并不是不可抵御的。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勤劳的农民伯伯们早已经研究出了一套对付我的方法。只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尽早发现倒春寒的踪迹,再施以相应的预防或补救措施,便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倒春寒给农作物带来的伤害。

  倒春寒的标准是什么?

  倒春寒主要是指在每年春季(3月-5月)我国气温普遍回升的背景下,受北方频繁南下冷空气或者南方持续阴雨的影响,平均气温下降至比常年同期偏低,且持续一段时间的一种天气现象。至于气温下降到什么程度和持续的时间,各地标准略有不同。对于北方地区,倒春寒意味着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骤降;而对于南方地区,通常和低温阴雨相联系。 

  农业气象试验指出,日平均气温≤12℃,维持期≥3天,不利秧苗生长。如果降温伴随着阴雨,危害就更大,这是比较公认的指标。南方各地春播时间有先有后,倒春寒的时段与强度指标也稍有不同。

  如广东把粤中、粤南出现于3月中下旬的如下低温称为倒春寒:

  ①日平均气温≤10~12℃,维持3~4天或以上;

  ②日平均气温≤15℃,每天日照≤2小时,维持7天或以上。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天气气候条件有差异,受害对象也不同,所以气象灾害的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