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海丰“荡秋千”
更新时间:2024-06-30 21:32:04

  秋千,原叫千秋,祝寿词。《中国民俗辞曲》荡秋千条注云:相传系春秋时齐桓公由北方山戎传入。一说起源于汉武帝,为汉后庭之戏,本云千秋,祝寿词也,后世倒为秋千。《辞源》、《辞海》记载与上述基本雷同。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点降唇》词云: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说明荡秋千到了宋代,已从宫廷走向民间,逐渐发展成为汉、朝鲜各族民间体育活动,

  海丰荡秋千,俗称忽千秋和打千秋,从县城高田社田仔口千秋歌词长衫阔裤高祖设,教人传落千万年看,也是渊源于汉代。

  高田社田仔口的忽千秋与朝鲜、哈尼、仡佬、僳僳等族妇女玩的磨秋、转转秋、水秋千等不同,其特点是用四支木杆树起高架(叫千秋架),中间一横木凿两个圆孔,穿过两支大竹(长约6米),两头安上座椅(叫千秋斗)表演者(男)各坐一端,千秋打起,成圆圈旋转,开始对歌,把文娱与体育熔于一炉,别具风格与特色。千秋歌引是十三暝昏出来游,游到高田打千秋。后生听歌添财丁,老人听歌添福寿。歌词多半是聪明的歌手们的口头创作,也有文人编唱本,题材广泛:说古道今、揭示时弊、鞭挞黑暗、启发人生,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传统歌本有《海丰八景歌》、《十二月歌》、《廿四孝歌》、《百鸟名歌》、《百戏名歌》和《公婆闹》等。

  高田社田仔口的忽千秋,从正月十三晚至十六晚,这几天,附近的兰巷吴氏祖祠和妈祖庙有鳌山灯会,又唱大戏,由是形成为海城闹元宵最热闹的活动中心。千秋尽在十六夜,这最后一晚,更是万人空巷,全城男女老少几乎都汇集到这里听歌、看表演,祝愿后生听歌添财丁,老人听歌添福寿,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恰是灯月交辉元夜景,神人共乐太平春!

  解放后,高田社忽千秋日渐式微。至上世纪八十年代1988年,海丰县文化馆联合中和大队组织恢复过一两次活动之后又中止,无非是因为歌手断层、经费无着,故此昙花一现,走向消失。

  去年以来,在各级党政的重视下,文化建设的热潮正在蓬勃兴起,民族、民间文化已被提到了一定的位置。最近我县还准备在莲花山度假村举办荡秋千大赛,海丰这项最具民俗风情的群众喜爱的民间艺术活动将重放光彩。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