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正月十五放天灯
更新时间:2024-06-30 20:52:37

  农历正月十五,在甘肃省临夏的西部山区,老百姓有放天灯的习俗。年末岁首放天灯,把一年的瘟病邪气送得远远的。同时,寄托着盼望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希冀。所以,天灯又叫太平灯。

  当圆月从东山窝里探出头来,男女老少都涌到村里的打麦场上。麦场中央立着一个用纸糊的、圆鼓鼓好似大麻袋的天灯,天灯 前面摆着一张供桌,供桌亡陈列着油炸糕、冬果、面老鼠等供品。香烟缭绕,红烛通明,映照着一张张肃穆、庄重的脸。三声爆竹脆响,村里德高望重的老汉,手持红蜡烛向天灯走去。两个少年男女早已高高举起天灯,等待老汉点燃。天灯捻点燃了,雪白的天灯顿时浑身通红透亮,不多会儿,仿佛从空中伸下一只看不见的神手,徐徐提起天灯。孩子们立刻欢呼雀跃,大人们则满脸的虔诚,仿佛在心里默默地祈祷什么。红彤彤的天灯如大彩球,被孩子们的声浪掀得更高了。颤悠悠飘向茫茫天宇,最后溶进那数不尽的星辰里。

  天灯的做法十分简单,先把长长地细竹条扎成一个圆圈。圆圈内用细铅丝拉上一个十字,然后把白纸糊在圆圈外面,再把上口糊严。放天灯时,在天灯下面的十字架中央绑上一捆浇透清油的灯捻 子。点燃后,灯内热空气重量轻,借助浮力飞向天空,如同现代流行的热气球一般。

  天灯,又叫孔明灯。相传在三国时候,军队夜间行军时,分队之间往往联络困难,给指挥的将领带来不便。于是,诸葛亮发明了种灯,从而解决了夜间行军各分队的联络问题。民间放天灯的习俗,可能就是从那时候兴起的。

  过去,老百姓放的天灯都比较小,往往是一个村子才放一支,碰上灾荒年景,这个习俗也就免了。

  如今,山里人的日子红火起来了,这一习俗也兴了起来。人们糊的天灯直径有四、五米的,也不是从前那样全村凑起来放一支,而是家家户户都放;更不是专等到正月十五才放,而是搭正月头就开始放。

  现在,人们又为天灯赋予了新的色彩。老人们盼望出门的儿女不要忘了回家,并祝愿他们平安无事;媳妇们祈求在外的丈夫,心像天灯一般红亮,不要忘记夫妻间的恩爱。

  儿童们放天灯,是出于稀奇和热闹,而她们的父母亲则是孩子们像天灯样灵巧,快快长大,成材、高升。

  天灯。带着人们美好的遐思,飘向深邃的夜空。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