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淘金
更新时间:2024-06-30 21:14:06

  汛期过后,洪水慢慢地消退,抛下大片由卵石和砂砾堆积的滩地,寻踪而至的淘金人来了,佝偻了身躯,裸露着肩背,又开始编织淘金人希望与失望同在的难以圆满的人生幻梦。

  一架金床、一只金筐、一个金斗、一个金盆,是淘金人必备的工具。所谓金床,准确表述是淘金使用的木床一几根支架,一块木板,木板上刻有凹陷的槽,与洗衣用的搓板相类。同样,所谓金筐,就是淘金用的柳条筐;所谓金斗,就是淘金时舀水的木斗;所谓金盆,就是淘洗金沙的木盆。一以金冠名,是因为所企求的东西总是难以获得,颇有些画饼充饥的意味。

  淘金人不是独行侠,起码要3个人才能使披沙取金成为可能。一人掏砂,一人挑运,一人淘洗。而在任何一个淘金组合中,比人数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双金眼。金眼者,能看出卵石、砂砾下沙金富集之处的智者也。他是淘金组合中的灵魂,理所当然也是淘金营生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收益分配者。

  由洪水冲刷、裹挟而来的沙金的沉积,当然有规律可循,但毕竟是浩浩江水暗箱操作的结果,颇有几分秘不示人的味道。一般而言,逼近江流、于水波浮漾中有金光闪烁、莹润细腻如绸缎的积沙中是不可能获取沙金的。沙金多沉积在疏离江流十数米至数十米的滩地上,卵石堆积,卵石层下是粗糙的砂砾、砂砾上附着的沙尘中才可能是沙金的栖息地。金玉其外的时髦,似乎并不为大自然所接受。金眼的可贵处,正在于不为表面的浮华炫惑,慧眼独具,发现粗糙中的精致,黯然中的光泽,腐朽中的神奇。

  选定目标后,便在临水处支架起金床,将金筐置于金床上,一人在选定的地点掏沙,一人挑运到金床边,一人把沙盛入金筐,一边用金斗舀水冲刷,一边不停地摇,含金的重沙被冲洗在金床上,沉积在凹槽中。待凹槽中金沙充盈,倾入金盆,再反复淘洗,剩下的便是黑色的绿豆粒大小的砂砾(称钨沙)和闪闪烁烁的沙金。此时,将水银倾倒进金盆,振荡、搓揉,沙金附着在水银上,钨沙分离。取出附着沙金的水银,放到点燃的烂草鞋上烧炼--烂草鞋火力温和,不能用炭火、柴火--水银蒸发,沙金凝聚成一颗,大小如绿豆,称糠秕金,又称一嘴。一天劳作,所得不过几嘴,也就1-2克,价值数十元而已。当然也有幸运者,寻得一塘富沙,一日所获可至十数克沙金。淘金的副产物是钨沙,可按一比一的比值兑换大米,居居、农户将钨沙用桐油炮制后,用来炒花生、爆米花、炒板栗。富户人家也用钨沙作尸硷用物,据说可养尸--养人犹可,养尸何益?民俗中难脱一个俗字,诚之谓也。

  旧时,淘金是穷苦人无可奈何的谋生手段。一是苦,赤身裸体,从早到晚,一任风吹日晒,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二是收益极不稳定,希望与失望,大喜与大悲,心理上也不堪其重负。故民谚说:穷打杵,饿当兵,背时倒灶淘沙金。不到揭不开锅盖、走投无路之际,不会选择淘金的营生。当然,淘金,又未尝不是一种诱惑、一种选择。君不见,大江东去,逝水如斯,依旧多少淘金人。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