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夏至下雨有什么说法? 夏至节气的风俗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4-06-20 15:02:29

  二十四节气是以前人们通过观察季节转换及天气物候变化总结而来的规律,所以在每个节气下雨都有着不同的说法,那么夏至下雨有什么说法?夏至是夏季的一个重要节气,在这个节气下雨有一滴值千金的说法,那么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夏至节气的风俗是什么的解析,感兴趣就关注下吧。

  夏至下雨有什么说法?

  1、夏至雨点值千金

  意思是说在夏至节气这个时间段降雨是非常珍贵的,对于农作物的生长非常有利。在有些地方还有夏至一场雨,一滴值千金、夏至下了雨,好比秀才中了举,从这也看得出来,农民对于夏至降雨还是比较期待的。在有些地方还有夏至节气这天是否降雨来预测当年粮食的收成,比如有俗语夏至有雨,谷仓有米,原因是稻谷要喝到夏至水。

  这个也是有道理的,原因是到了夏至节气的时候,气温已经很高了,日照很很充足,这个时候作物的生长是非常快的,因此生理和生态需水量都是比较大的,如果这个期间降水了,那对农业产量的影响是很大的,并且是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就有了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

  2、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

  就是说夏至下雨了,那后面的雨水很充足。而如果夏至节气不下雨,还可能当年会出现旱情,这方面的俗语有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由此可见,农民还是比较起到在夏至节气的时候能下雨的,这个期间降雨对农作物的生长液是非常有利的。

  夏至下雨预示着什么?

  在民间流传着夏至下雨意味着有大喜事。有一句关于夏至下雨的谚语:夏至一场雨,一滴值千金。把夏至的一场雨比做千金。而且夏至有雨的话,农历的六月也会降雨不断,有俗语描述: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意思是指农历的五月是非常希望出现干热、晴朗的天气,这样的天气才利于夏粮的收获。

  综上来看,夏至下雨是好的,有夏至一场雨,一滴值千金等说法。

  夏至下雨的说法和好处

  夏至下雨是有好处的,夏至过后就是高温闷热的三伏天,夏至下雨,民间有夏至雨点值千金的说法,夏至的雨非常珍贵,夏至下雨,后面夏天的气候都会比较适合农耕。

  夏至这一天的天气走向,其实按照农谚来说,对于以后的天气是有一定影响的。

  夏至不下雨的说法和好处

  俗话说夏至无雨三伏热,这句话的字面意思简单明了,就是说在夏至节气这天如果没有下雨,那么在三伏天的时候就会非常的炎热。

  正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从夏至节气这天开始,遇到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头伏了。而老话常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就是三伏天的时候。如果夏至不下雨,则对农作物的成长有弊无利。在夏至这一天,天空下不下雨,对于我们的农业生产,是有很关键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于旱情严重的地区,夏至这天适量的下点雨还是有好处的。当然每个地区气候不同,所以夏至这天晴天好,还是下雨好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夏至节气的风俗是什么

  1、祭神祀祖

  夏至古时是四时八节之一,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2、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东西。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3、吃夏至蛋

  我国的衡阳、郴州、永州和湘西在夏至有吃夏至蛋的习俗。民间,认为夏至吃鸡蛋可以强身健胃,行走有劲。

  4、吃麦粥

  江苏无锡在夏至这一天早餐会吃麦粥。麦粥清香宜人、健脾养胃,是老少咸宜的美味,能有效缓解人们苦夏时的食欲不振,同时还可祛湿利尿。

  5、吃夏至面

  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6、夏至节

  夏至是属于中国民间重要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曾全国放假,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

  7、吃鸡蛋黄瓜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总称伏日。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8、吃馄饨

  夏至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秤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9、吃麦粽与夏至饼

  江南食俗,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吴江县志》: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夏至日,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或分赠亲友。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我国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也曾写到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