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晚春品新茶 太湖碧螺“吓人香”
更新时间:2024-06-30 22:17:47

  【导语】:往年这个时节,岛上梅花盛开,站在缥缈峰上向下观望,应该是一片白中带粉的梅花。今年却梅花羞涩,依然含苞。海拔300米的缥缈峰是西山岛上最高的山峰,春雾缠绕其间,茶树、枇杷、桃树、梅花间杂其中。清晨有农妇采茶,炊烟升起,恍如几百年前的旧时光。

  碧螺春: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原产地在苏州吴中区洞庭东山、西山。上好的碧螺春条索纤细如蜂腿,卷曲成螺,茸毫满披但不很浓,色泽银绿相间(或银白隐翠)。茶叶冲泡有上投、中投、下投三种方式,碧螺春是典型的上投即先注水后放茶。真正的碧螺春,投入杯中,茶入水即沉杯底,细芽慢慢展开,汤色微黄。品碧螺春头道鲜爽,二道甘醇,三道微甜,蕴含淡淡的花果香。每年清明前后,正是碧螺春上市的最好时节。

  茶树与果树根脉相连

  吴英善背着竹筐去山上采茶,与他同往的是三名金庭镇(原名西山镇)上的农妇。他们都已年过半百,从十几岁开始在生产队采茶挣工分,每个人都有几十年的采茶经历。经过一场春雨,茶树发芽很快。即便如此,今年的采摘期还是迟了几天。吴英善的手很快,双手翻飞着在茶树上寻找初发的嫩芽。品质上好的明前碧螺春讲究“全芽”,只取最精华的嫩芽,长出的叶子一点也不要。熟练的采茶人,一个早上能采3两芽头,而炒制一斤上好的碧螺春,需要六七万个芽头。

  明代《茶解》中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碧螺春之所以有淡淡的花香,就是源于茶果间种,在茂密的茶园中,种植着枇杷、梅树、桃树、李树、橘子树,茶树与果树根脉相连,茶叶便吸收了果树的香味。再过一段时间,枇杷就能上市,接下来是青梅。梅花不是观赏梅,而是开白色小花的青梅,许多青梅出口到日本,用来做梅子酒。

  沈四宝是金庭镇天王坞的村民,他说碧螺春群体树种是“柳叶条”、“酱板头”、“柴茶”等小叶茶树,树叶狭窄娇小,不像许多大叶树种那样肥厚苍绿。事实上,如今在西山岛也有零星的其他茶树出现,比如采摘更早的“乌牛早”和“龙井四号”。沈四宝家就在镇子通向天王山的路上,房前屋后都是满山的茶园。上山路上,能看到一处废弃的度假村和一座小型水库,如果天气晴好,水库会泛起绿宝石般的光泽。

  沈四宝每天都关注着天气的变化:“很微妙,气温低一点新茶上市就会推迟几天;如果气温偏高,芽头一下子迅速生长,来不及采摘,也会对春茶产量产生影响。”即便在夜里,他家茶园里的灯也是亮着的,那是频振式杀虫灯,用来捕捉茶树上的害虫。茶园里还养着鸡鸭,它们在茶园里散步,松弛土壤。“我家茶山上,没有任何工厂,汽车开不进来,每年10月到次年5月茶树发芽的季节是不能打农药的。”沈四宝说。

  一条小溪从山上潺湲而下。采茶还在继续。一只小狗悄悄跑进茶园,坐在一棵梅树下,眯着眼睛。

  炒茶

  “茸毛不落,卷曲成螺”

  关于碧螺春名字的来源,有多种传说,如今大多人沿用清朝《柳南随笔》中“康熙赐名”之说。明末清初,此处的绿茶俗名“吓煞人香”,康熙南巡回京时,途经苏州,江苏巡抚宋荦以“吓煞人香”进献,康熙饮后大加赞赏,因其茶“清汤碧绿,外形如螺,采制早春”,赐名“碧螺春”。

  金庭镇党委书记王显军说,全镇常住人口不足4万人,许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采茶的多是上岁数的老人,而碧螺春的炒制工艺复杂,许多年轻人已经不屑于学习。

  沈四宝的弟弟沈五宝已经炒了30年茶叶。炒制碧螺春需要特殊技巧,这项工艺已被列入国家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采回的芽叶及时进行精心拣剔,保持芽叶匀整一致,只有芽长1.5到2厘米的芽叶,才能加工成精品茶,做出“茸毛遍体”的效果。一排排砖砌灶台,灶台里燃烧的是山里的各种果木枝丫。沈五宝站在炉灶旁,在200多度高温的锅里赤手翻炒,“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有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形成“茸毛不落,卷曲成螺”的外形,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茶香。

  沈五宝说,炒制碧螺春需要经过“杀青”、“热揉成团”、“搓团显毫”、“文火烘干”四个工序,大约用时40分钟,一锅也只能炒三两左右。没有机器控制温度,也没有工具衡量标准,炒制好茶全凭多年的经验和敏锐的手感,因此优秀的炒茶师傅也和名茶一样金贵。

  一片茶叶改变了一个岛的生活节奏与气质。金庭镇居民王青说,当地很少有人舍得喝明前碧螺春,家常饮用最多的是“草青”——5月份之后,茶树的叶片长大,炒出来的茶就只能叫“草青”了——“这种茶叶几十块钱一斤,家家户户都喝得起。”

  数百年不变的古村时光

  与江南诸多古镇相比,西山岛上的古村落还保持着原始的风貌,祠堂、木雕、黑白建筑都清清楚楚。一大早,村里鸡犬相闻,仿佛数百年不变的时光。

  明月湾是西山最悠久的古村落之一,传说是夫差携带西施赏明月之处。村口一棵千年古樟树守候着明月湾的往昔,而如今只有一些孩子整日在树下玩耍。村外一个古码头通向太湖,站在码头上,似乎可以随时漂向远方。

  位于西山岛北段的东村与明月湾遥遥相对。明月湾秀气,东村则显得沉稳。村中有不少老屋,甚至有乾隆下江南时住过的民居。乾隆乃“风流天子”,在太湖西山怜花惜玉,并由此引来不少文人墨客题碑咏句。村里人对“天子佳人”的往事津津乐道,但村口那块“乾隆金屋藏娇处”石碑,则显得颇为无聊。

  繁华的金庭镇上,随处可见出售碧螺春的摊贩。遍布岛上的农家乐也往往以“现场炒制碧螺春”为噱头。路边的摊贩还会出售“太湖三白”以及各式农产品。在林屋洞景区门口,一群老妇人在出售草头,以及家里饲养的柴鸡。

  西山岛上的导游小陈说,许多街边卖碧螺春的往往会以次充好,或者从外地购进便宜的茶叶现场炒制;外地游客对碧螺春没有完整的概念,一不小心就会花高价钱买来品质一般的茶叶。

  相比于西湖龙井茶等名茶的大面积种植,碧螺春的种植面积可谓小之又小:1933年只有茶园1000亩,解放前夕只有3000亩,现在东、西山总共也仅有2.8万亩。茶叶专家王梅农说,碧螺春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活化石,数百年来它有三个不变:品种不变、种植方式不变、制作工艺不变——原汁原味也是碧螺春最大的魅力。

  在这个时节,品饮碧螺春的最好方式是:坐在太湖边上的村子里,身边有炒茶的人慢悠悠地做茶,有茶客慢悠悠地喝茶,空气中传来淡淡的香味,远处的太湖波光粼粼,一切安好。

  喝碧螺春应先冲开水后放茶

  碧螺春不是龙井、毛尖那种翠绿油亮的颜色,而是披满白毫,并且白毫越多品质越好。冲泡时以纯净山泉水最好,泡茶水温度不宜太高,以80℃为宜。碧螺春的冲泡方式为先倒水后放茶叶,经过三四分钟,芽叶全部展开,碧玉色的茶汤和翠绿的芽叶交相辉映。如果先将碧螺春入杯而后注水,则茶叶上的茸毛受冲击而浮起,使茶水浑而味亦逊。

  喝碧螺春,建议用洁净透明的玻璃杯,先冲开水后放茶。当碧螺春投入杯中,茶即沉底,杯中瞬时茸毛翻飞,清香袭人。茶在杯中,观其形,可欣赏到犹如“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的三种奇观。饮其味,头酌色淡、幽香、鲜雅;二酌翠绿、芬芳、味醇;三酌清香、香郁、回甘,真是其贵如珍,宛如高级工艺品,不可多得。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