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羊城百态:羊城“竖中秋”尚在 彩扎灯笼后继乏人
更新时间:2024-06-30 20:27:17

  中新社广州9月2日电 题:羊城“竖中秋”尚在 彩扎灯笼后继乏人

  作者 廖丽丽

  中秋节临近,羊城已弥漫着一股浓浓的“中秋味”。除了广式月饼热卖外,代表富贵的宫灯、代表顺利的莲藕灯、代表送子的莲花灯等各式彩扎灯笼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羊城的大小街头。

  旧时的广州,每逢中秋节,各家要用竹条扎灯笼。到了中秋夜,在灯内燃烛,下面再联结许多小灯,用绳系在竹竿上,挂到房屋的高处,如平台、屋顶或高树之上。入夜,满城灯火,如繁星点点,以此庆贺中秋,羊城人也叫“竖中秋”。

  如今,会做纯手工彩扎灯笼的民间艺人已经越来越少。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广州,由于手扎灯笼工艺繁琐,价格昂贵,购买的人不多,取而代之的是大量价格低廉的机制灯笼,而彩扎灯笼这一传统手艺也在逐渐消失中。

  年过六旬的陆燕红是广州为数不多、长年做彩扎灯笼的老手工艺人,她师从已故艺术家关根。关家的“柏记”醒狮扎作店,一度在广州甚至海外都颇有名气,2004年关根去世后,“柏记”醒狮扎作店就传给了陆燕红。

  陆燕红告诉记者,传统灯笼属于彩扎工艺的一种,从开始到成型要经过7个程序:削竹篾、开尺寸、扎竹架、蒙纱纸、画图案、喷颜色到扫金油,一个步骤都不能马虎。“兔灯的耳尾等都要用真正的兔毛装饰,不仅是画图案要下功夫,扎竹架、蒙纱纸都很费心思。”陆燕红说,从一条竹篾到一个灯笼,往往要花几天时间才能做成。

  记者在陆燕红的小作坊看到,彩扎灯笼有莲花灯、瓜果灯、宫灯、鲤鱼灯等十多种,这些灯笼小的约40元人民币左右,最贵的要200元左右,而购买的人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街坊邻居。

  陆燕红对灯笼的灯语如数家珍:莲花灯代表“送子”,旧时如果生了儿子,要买莲花灯挂在祠堂。而金灿灿的莲藕灯节节相通,灯语是“财通运通路路通”。有些未婚男女也会买,因为它另一个灯语是“连得佳偶”。做生意的人则喜欢买个公鸡灯回家,提醒自己“闻鸡起舞”……

  “这些灯语只有老一辈的人才知道,很少有年轻人懂。”陆燕红告诉记者,彩扎灯笼代表了一种传统文化,她非常希望有人来学习这门手工艺,但繁琐的工艺、微薄的收入让年轻人望而却步,她现在尚未找到新的传人。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