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古代女性化妆用的胭脂得名于什么 古代胭脂这个名字起源于啥
更新时间:2024-06-30 19:47:54

  导语:在古代,女性们化妆用的东西叫胭脂,不过,现在我们仍能看到化妆品中有胭脂的存在。那么,你知道古代女性化妆用的胭脂得名于什么吗?到底古代胭脂这个名字起源于啥呢?下面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代女性化妆用的胭脂得名于什么

  地名。据说,匈奴在汉武帝时,失去祁连、燕支二山之后,曾凄凉地唱出一首悲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燕支,又作焉支,其山遍生燕支花,即红花。匈奴嫁女时,必采其花,榨其汁,使它凝为脂,以此作为饰品。后来,燕支才写作燕脂、胭脂。

  胭脂,也称腮红,属于美容化妆品。涂抹在面颊,尤其是腮上,使脸色看上去更明亮、红润有血色,且通过画阴影使面颊具有立体感,增加美观与健康感。

  胭脂也和粉底一样有各种各样的形状,一般使用的是固体状、膏状和液态。

  不同国家的胭脂:

  中国

  古代制作胭脂的主要原料为红蓝花,又名红花,为中国汉代以来频繁记载和经常使用的药物、染料和美容化妆品原料。

  红蓝花原产埃及,约在汉代经中亚传入中国,此花色泽红润鲜美,故匈奴人采之制作颜料,并用作妇人美容品。“胭脂”二字也是红蓝花的匈奴语称呼的译音和演变(匈奴人称妇女为“阏氏”,生长有红蓝花的山名为“焉支山”。

  魏晋以后,红蓝花被广泛种植。《齐民要术》中专列一篇论述红蓝花的栽培技术及胭脂的制造工艺方法。据说这种花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颜料。

  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种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制成,名为“锦燕支”;另一种是加工而成小而薄的花片,名“金花燕支”。

  大约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又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写成“胭脂”,“脂”字便有了真正的意义。

  欧洲

  古罗马时海藻使苍白面颊呈玫瑰红色,古代赫梯人利用辰砂、古希腊人利用植物根部使得面颊着色。

  在现代颜料出现之前,用于胭脂和其他化妆品的红色主要使用天然、动物、矿物颜料中获得的。现代胭脂所用的着色剂主要是一些无机颜料和药品及化妆品允许使用的色淀。

  用法:

  1、应根据肤色、肤质、服饰、气质及妆面要求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颜色的胭脂制品。

  2、使用者可根据各种需求,混配使用各种颜色的胭脂。

  3、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妆感过重,生硬不自然。

  4、选择合适的辅助工具如海绵和腮红刷,可使上妆容易。

  5、及时彻底卸妆,尽量减少对皮肤的损伤。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6 All Rights Reserved